耳朵热到底为什么?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的耳蜗(俗称“小耳朵”)内有一个听觉神经,它是大脑中负责声音信号的中转站;另一个叫做前庭器的地方则在耳蜗的附近,有平衡感觉神经元,它负责感受外界的重力与方向等变化、从而产生平衡的感觉信息输入到大脑。 这两种细胞都有微小的突触(也就是神经末梢)伸出脑外,在耳道内分布,接触外界的声波和振动。这些结构是非常精细而敏感的单位,只有针尖那么大。
因为位置很隐秘,所以平时不容易清理干净,而清洗不彻底就容易滋生细菌。当您洗头或洗脸时,冷水刺激这些部位,有可能会引起短暂的头晕、头痛;如果脏水进入耳道,也有可能造成耳鸣、重听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在生活中,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清洗脸部时,将耳朵轻轻提起,使污水尽量避开耳道入口。
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出现暂时性听力下降的情况,如消炎止痛药对听觉神经有影响,应尽量避免服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及卡那霉素等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毒性作用,也应该慎用;抗结核药、激素类药等也有可能引起耳鸣、耳聋,使用时也要注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及耳鸣通常都能够自行恢复,但在临床上,我们仍能观察到一些患者由于长时间精神紧张、情绪压抑或睡眠不好而导致真性听力下降。所以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戒烟戒酒,适当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保健功课。
从中医理论讲,耳朵不仅是全身血液循环的反映点,同时还是人体脏腑在头部唯一的外露组织器官,其生理和病理变化能够比较快捷和准确地反映和表现全身及脏腑的机能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耳朵的局部变化预测身体健康状况,是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这就是耳诊的原理。
耳廓的皮肤下面有120多个神经节,1000多个神经末梢和遍布全身经络的起始及终止点,是全身气血在头部的聚集地。当某一处内脏器官出现病变时,其在耳廓对应的敏感区就会出现相应的酸、痛、痒、发热、颜色改变等症状,这是中医耳神经营养障碍综合症病理反应的典型症状,提示机体内相应脏器出现问题,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进行修复工作。临床观察到,在各种病变的临床可见症状出现之前,这种病理反应变化将提前1~18个月出现。据此,我们把这种耳廓提前出现的病理变化反应称为“预警”,即耳朵发出的健康状况提示信息。
耳廓上每块区域分别对应人体每个不同的脏腑器官以及运动、感觉、生殖、消化等系统,从耳甲到对耳屏内侧面(正对耳甲),主要对应人体的消化系统;从对耳屏外侧面到耳甲腔(正对对耳屏),主要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反应区域;在耳甲艇的艇腔(正对耳甲艇)和耳甲垂(在耳甲艇后)分别反映了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变化信息;耳舟主要反映人体运动感觉系统的状况;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别体现了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机能变化……。因此,只要我们定期对耳廓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就能够准确获得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健康“预警”信息,通过有效的针对性保健,及时消除患病隐患,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预防保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