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和仓鼠有什么区别?

商璐明商璐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旅鼠,俗称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因为身体细长、耳大、尾短,所以有“线鼠”之称。主要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有大量分布。 虽然被称为鼠,但旅鼠并不是老鼠。这是因为它们不是鼠科的成员而是属于另一个亚科——海狸亚科( Castorinae )。而老鼠是鼠科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包括了700多种啮齿目动物。 旅鼠体型较小,体长在13-25cm之间,体重200-400g;背部黑褐色,腹面灰白色,带有浅棕色条纹;具有较大的耳朵与眼睛,吻部突出且长有软毛,尾巴很短;前后肢之间长有宽大的皮蹼;爪子较普通老鼠更尖利。

除了大小比较接近外,仓鼠和旅鼠在外形上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头部和耳朵的大小。另外,仓鼠的背毛一般呈咖啡色或深灰色,而旅鼠则是灰黑色。 最后来看一看它们的幼崽,可以看出刚出生的幼鼠全身颜色淡黄色,绒毛蓬松如棉,仅有拇指大小,眼睛尚未睁开。大约1周后,幼鼠可睁眼并爬行,2周时开始吃固体食物,4周后完全长大并更换牙齿。

时弘上时弘上优质答主

旅鼠属(拉丁学名:Dicrostonyx)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共有11个物种, 分布在北极圈内的北美洲以及欧亚大陆地区。由于该属动物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并具有种群数量周期性大爆发以及神秘的行为习性而被誉为“北极地区的白尾鹿”。旅鼠是北半球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是北极狐、北极细雀、北极红隼和游隼等捕食性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旅鼠身体粗短, 毛发稠密, 鼻子圆而突出, 两只耳朵几乎被毛发所覆盖。鼠体背部的毛色随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大部份种类为灰褐色,毛尖带有浅色的光泽, 其中有几种在背部具有两条深棕色的纵纹。鼠体腹部的毛色呈浅黄色到白色。雌性鼠体通常比雄鼠略小. 除棕背旅鼠的体长可达到17cm 以及黑线侧颈鼠雌、雄性鼠体长分别为9. 3cm 和11cm 外,其余种类雌、雄鼠的体长一般在9cm 左右, 体重达到50g以内的均属于比较大的了,通常在20 ~ 30g 的比较多见。

旅鼠终年生活于苔原及冻原带, 在地表或在地下的苔藓和草根层间挖掘隧道作为储藏室、休息和哺乳场所。除棕背旅鼠主要以谷类和植物的根茎为食外, 其余种类的食物90% 以上都是地衣,亦食苔藓、嫩芽、根茎、种子甚至昆虫和蚯蚓等。所有的鼠种均以秋、冬等非繁殖期贮藏的种子为食。在食物充分的条件下,旅鼠的日间活动较少,黄昏和黎明时活动较多;在食物短缺时, 活动时间将明显加长。

旅鼠在每年的5—9 月是繁殖期,妊娠期一般为19 ~ 23d, 每胎产仔4 ~ 9 只, 幼仔出生后仅靠母鼠哺育。幼鼠在4—7 周后便达到性成熟, 并开始发情。在北方, 第一批出生的幼仔在当年夏天即可繁殖, 产仔1—2 趟, 之后随着气候的转凉和食物的减少便转入非繁殖期。在5 ~ 8 月这段时间内, 北方的鼠群可繁殖2 ~ 3 趟, 南方有的种类最多可繁殖3 ~ 4 趟。

旅鼠的寿命通常为1 ~ 1. 5 年, 最长的为2 年。有的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的夏季繁殖并产有几批幼仔后,便全部死去, 以幼年鼠体取代老的鼠群,因此在北方每年8 ~ 9 月间, 所有的旅鼠均为当年出生的, 而越冬鼠种群的性别比为1∶ 1,性成熟率达100%。有的种类在同一地区,连续几年只有幼年鼠体,而没有老鼠,这是典型的爆发型繁殖。旅鼠的天敌主要为各种吃鼠的鸟类以及北极狐等。

有人利用人工控制条件对棕背旅鼠的人工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研究, 观察到以下几种变化情况。

当每只雌鼠每年最多生产两胎, 产仔数为6 ~ 7只时, 自1 只雌鼠开始,在连续10 年后,鼠数可达1 961只; 若每年繁殖三胎, 则10 年后鼠数将为22 104只。

在每年产仔数相同的情况下, 若最初投入种数分别为5 只、50 只或500 只时,10 年以后, 各自的群落数量则分别为1 961 只、16 031 只和128 464 只。

当产仔数增加到平均每窝10 ~ 12 只时, 10 年后鼠数则为79 288 ~ 143 520 只.

由此可见,旅鼠的产仔数和成活率受到食物条件的制约,只有在食物丰富的条件下, 产仔数和成活率才会增加。

通常,当旅鼠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