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病有什么症状?
禽病较复杂,由于不同病源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疾病的发病过程大多为潜伏—显性感染—死亡三个阶段。 (一)潜伏阶段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多数表现为潜伏感染。此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的生长不良、食欲减退等,很容易被忽略。但由于微生物已在体内繁殖,血液检测时常可发现阳性结果。
(二)显性感染阶段 潜伏期过后,部分病源开始大量繁殖,毒素释放,从而造成禽类显著的症状表现。不同病因造成的疾病,其显性感染的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急性病死型 由病毒、细菌等急性病原因子引起的疾病,多呈急性发病,迅速死亡。病死率高,是养殖业的常见危害。
2.慢性渐弱型 由寄生虫引发的寄生虫病以及长期抵抗力下降引发的传染病,常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症状表现较为隐匿,变化不明显。此类疾病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易转为急性,导致死亡率急剧上升。
3.亚急性型 以寄生虫中的线虫类引起者居多,症状不甚明显,常被忽略,往往在检查或淘汰鸡时才能被发现。
(三)死亡阶段 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时,动物体会出现神经症状、免疫抑制、器官功能紊乱甚至衰竭等症状,从而导致死亡。这一时期也是疾病的传染期,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蔓延扩散。
1、禽霍乱
禽霍乱一般在春末夏初、梅雨季节和炎热的夏季多发,此病发病急,死亡快。病禽通常不吃食、不饮水、缩头呆立、羽毛松乱、口鼻中有分泌物、拉绿便,严重的禽类,呼吸困难,咳嗽,并且有时会有腹痛仰卧等神经症状的出现。病禽的死后,做剖检时可以发现肝脏和心脏有淤血、出血等病变,而且在有些禽类的肝脏表面还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和黄点;脾脏和肾脏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肠道尤其是小肠有炎症反应,还常发生坏死,肠内容物有腥臭味。有些病禽还可能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外膜炎及气囊炎。
2、禽伤寒
禽伤寒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该病常常会造成禽类生长缓慢或逐渐消瘦,病禽通常有不同程度的拉稀,并且在一些禽类的会阴部位还可能发现有污垢,剖检病死禽可以看到,病禽的肝脏有明显的淤血,而且肝脏的表面可能有土黄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胆囊肿大,里面充满胆汁;在肠道尤其是小肠上可能出现一些出血性的炎症或者坏死病灶。
3、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也是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很高。该病多发生于比较幼小的禽类,病禽大多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缩头呆立、下痢、拉绿色或黄绿色的粪便。剖检病死禽可以发现,病禽的包心包肝,肝脏有淤血、出血,而且肝脏的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大小的病灶;盲肠有出血或坏死,并且积有少量气体和粪便,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4、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禽沙门氏菌病是禽类的常见多发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做好各种预防性措施,比如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给禽类提供全价的饲料和必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从而提高禽类的体质和抵抗力。同时,还需要搞好禽场和养禽场室内的清洁和卫生等,及时的消毒禽场或禽室内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并对可能侵扰禽类的各种应激源,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